懒大脑的认知:
品牌,是一门潜意识认知科学,
也是一门关乎幸福感的美学。
宜家的“借用一个黄色购物袋!”
和“宜家提供黄色购物袋”
单就这两个标题而言,
真的就差一个天和地。
我=顾客=“借用一个黄色购物袋!”
卖场=商家=“宜家提供黄色购物袋”
一个是顾客=感受角度;
一个是商家=感受角度;

起笔立意很重要,
为什么叫“懒大脑”?
因为我们反复强调的“认知吸收度”
就是大脑买不买账的问题?
大脑当然喜欢不绕弯的信息,
就是顾客立场的“直感”的信息,
所以一定从顾客“直感”角度“起笔立意”
譬如,做的小黑裙项目,
FIRST BLACK,
希望成为顾客首选的“第一条小黑裙”
所以很容易替顾客想到:“你的第一条小黑裙”
但实际应该是:
“我的第一条小黑裙”
“我的”而不是“你的”
懒大脑需要“直感”
包括水木年华的《一生有你》
最初的名字是《一生有我》
包括麦当劳的 “ 我就喜欢!”
而不是“你就喜欢!”
咱们雨林自饮台上方的打招呼海报,
一开始想到的是:“不打扰,你和茶”
但用“顾客立场”一检测其实应该是“没打扰,我和茶”
很多时候,
我们改变自己的立场最难,
这也是我们做人烦恼的根源,
也是做品牌表达的玄妙之处。
可口可乐的“这感觉 够爽”
站在顾客的立场!